指点江山
-
买了新的windows电脑,大家第一想到要安装的软件有哪些?
买了新的windows电脑,大家第一想到要安装的软件有哪些? 如果2020年前被问这个问题,系统我一定推荐win10专业版64位,并且基于自身工作、生活、爱好的一些情况,推荐大家我日常使用且觉得不错的软件,现在都2023年了,软件列表是该更新一下了。而且据说,win12马上要发布, 鉴于win11的褒贬不一和xp、win7的历史背景,如果电脑配置够,win1…
-
吃饭与做饭,来自一个吃货的顿悟
在下,懒人一个,唯独在吃上面舍得下功夫,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吃货”。 吃货,约等于爱吃嗜吃的人。然而,光会吃不会做,不算一个合格吃货。像在下,会吃会做,还很挑剔,集怪咖与奇葩于一身,早已是脱离“低级吃法”的人,人称“美食评论家”。(呸!呸!呸!) 母亲大人曾感叹:“吾儿,吃面不喝汤儿,烙饼不吃边儿。” 对答曰:“不喝汤者,盖水多油腻,伤肝肾;不吃边者,因其面生易…
-
5种盐,哪种更适合煎牛排?
日常食盐绝大多数并非是海盐,而是井矿盐,除了白色,盐还有铁红、粉红色、黑色、海灰色等不同颜色。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也有其他矿物质,虽然它们是很微量的“杂质”,但赋予各类盐不同的风味。 食盐(TABLE SALT)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盐,经高度提纯,去杂质,并添加防结块剂。 日常80%以上的食盐是井盐和矿盐,海盐的开采成本太高,近海又面临着污染问题…
-
为什么阿米尔汗的影响那么大?
鲁迅之所以伟大,文笔的生动流畅只是很小部分,他用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,大胆揭露社会的短处痛处,剖析起中国人的骨子、血肉,并且直达思想灵魂深处。 无论何时何地,上层建筑多么庸碌黑暗,纵观历史,有识之士的出现从未中断,甚至来得更加夺目璀璨,比如先秦、三国、民国的思想碰撞。他们中的一些人或看破红尘、或隐居避世、或小打小闹、或借古讽今,绝大多数都装疯卖傻,最终甘于沉沦…
-
牛肉学问大:一个部位一个菜,别把牛腩当牛腱!
管它呢,一锅烩就好,吃牛肉还有学问?当然! 牛排可以分为菲力、眼肉、西冷、板腱、上脑……传统牛肉也是:古有“庖丁解牛”,牛的解剖学鼻祖;近年,以潮汕火锅为代表的时尚餐饮开了“挑部位吃火锅”的先河。 牛肉的学问当真不小,只不过笔者的水平有限,只能抛砖引玉,勉强说说常见的几个部位。 牛腩 牛腩是牛胸腹部的松软肌肉,带有筋、肉、油花,是我们最熟悉的部位,俗称“牛五…
-
遇见有“血水”的牛排,我不怕不怕了!
和朋友一起吃饭,总是不经意间(好吧,我是故意的,嘻嘻!)聊到牛排。 “你牛排一般吃几分熟?反正带血的我不敢吃!”朋友每每疑惑不解。 每当我用略带浮夸的语气强调“非三、五分不食”,他们虽看似被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折服,可眼神里明明闪烁着“壮士!一路好走!”…… 牛排的“血水”不是血 熟悉者或者陌生人,都很怕牛排带“血水”,三、五分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熟度,可牛…
-
和牛来了!!!
和牛,一道美丽的珍馐,可望不可即,动辄数千块,吃到的还不一定是正品。 “霜降”牛肉 和牛牛排,最著名的是它的“雪花”,交织的雪状脂肪细致均匀地分布,形成的景象美轮美奂。跟和牛对比,其他自我标榜的“雪花牛排”都要贴一把汗! 这些脂肪交杂在肉里的好处,使得和牛的质地非常柔软,“入口即化”似乎过于夸张,毕竟只有少数的几块肉能达到这个级别。 但白里透亮的“雪花”漂浮…
-
搞得定战斧牛排,勉强算半个“牛排大咖”吧!
说到战斧牛排,先介绍一下它的“去骨”(boneless)版本——眼肉牛排。眼肉牛排Rib Eye 眼肉牛排,是位于牛身上第6-12根肋骨边上的条状肌肉,色泽红润诱人,一圈白色的环状油脂点缀其间,形如眼睛,故而得名眼肉牛排(Rib Eye Steak)。 眼肉牛排又俗称“肉眼牛排”,以丰润爽滑、细腻多汁见长,嫩度仅次于菲力牛排(Filet Steak),烹饪至…
-
肋条肉:炖汤、烧烤,入味弥香,不可不尝!
可怜巴巴地说,肋条肉,原本一个“老外不疼,国人忽略”的部位。 你知道西冷位于牛的外脊,眼肉的雪花十分漂亮,甚至牛腩就是牛的五花肉…… 然而,主动去了解并享用肋条肉的朋友则少之又少,大多是在偶然的机会里邂逅它的美味。 近年来,韩式烧烤的一股风,肋条肉这一经典好部位伴随着流行开来。 养在深闺人初识肋条肉,英文名Intercostal,不过它的另一个名字Rib F…
-
为什么高手做的牛排更好吃,因为他们用牛排温度计“作弊”呀!
一部《好男人》,让大家对西餐主厨充满幻想,第一次觉得,做菜可以既艺术又浪漫! 气定神闲非一日之功,从小白到厨神,没个三年五载拿不下来。不说大家,只说小家,单拿煎牛排来说,孩子要7分熟,另一半点5分,朋友只吃3分,靠蒙混是过不了关的。↑传说中的惠灵顿牛排 张小蔡:3分熟不敢吃,7分熟嫌老,5分熟不会煎,怎么办? 这恐怕是当下很多牛排爱好者内心痛苦纠结的真实写照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