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篇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借着外国剧集缅怀儿时感受的旧作。——写于2021年10月26日
习惯了快餐式的剧情解说,《万物生灵第一季》就在B站里看完了梗概,好在那是一位非常用心的UP主,充分理解和提炼出该剧的精华,让人意犹未尽。
数月后,我又搜索《万物生灵第二季》,发觉已经更新,迫不及待地去找相关的解说,然而并没有。于是,我翻遍各个视频网站,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剧集,只能通过一些非常手段,一饱眼福。
正文
笔者生在平原上一个坑洼不平的地带,古老河流改道后,留下了沟沟壑壑和两岸高耸的黄土岭,不远处的又是某高山的余脉。一条蜿蜒的河流,说是季节性吧,却也是一年四季没有断流过,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几十年间,主河道被污染得寸鱼不生,泉水汇成的支流里,倒是生有各种小鱼小虾。河流两岸不管污染与否,皆是丰美的水草,盛夏时节,人一躺下,身体完全没入,间或,羊倌牛倌赶着饲养的牛羊在放牧,或者把耕地的牛用一条长绳固定着让它吃草。
名义上生在平原,除了沟壑土岭,这里自然也有平坦无垠的田地。彼时,牛、驴、骡是干农活的大助力,拉车、犁地、打场,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。除了农活,如果是一条母牲畜,小犊子小驹子也可以卖钱贴补家用。
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着鸡,计划经济时代,鸡蛋是半个硬通货,传统得以延续,又赶上市场经济的春风,给鸡吃的都是上好的麦麸米糠、玉米小麦,鸡下的鸡蛋,是天然的橘黄色,炒出来的固形物似乎也比现今柴鸡蛋的多。
不小比例的农户家里养了猪,从田里打来的猪草、红薯藤子,混着剥下的白菜叶子,支一口大锅,而且煮熟了才喂给猪,每天一大早,还要挨家挨户去收集泔水,混合麦麸、米糠,把猪喂得饱饱的,如此,辛苦一年才能出栏,当然,也有中途血本无归的风险。
农民的收益是不计人工的,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,住的是自己的房子,自己是免费的劳力,家人也是免费的劳力,只要出一把子力气,挣的是纯利,能省下来的部分,也是纯利。你可以说农民算计和吝啬,但那时的他们真的是纯朴到犯傻。
彼时,镇上也有一座兽医院,有一名兽医,给生了病的猪、牛瞧个病。与此同时,还有一种劁猪的职业,那是一种不怎么“人道”的去势手法,猪叫得撕心裂肺的。
不过,农村通常是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乡亲们口耳相传的兽医事迹,不是他妙手回春起死回生,津津乐道的,反而是他把别人家猪和牛治死的的破事:“那么粗的针头,一胳膊粗的针筒,一针下去,原本还在喘气的老牛,没一会儿就断气了,真是不治还能苟延残喘,治了马上一命呜呼。”
后来,兽医退休了,再后来,干脆连兽医岗都不设了。又几年后,一次闹狗瘟,狗死了三分之二以上,各家去村里诊所开药,自己给狗打针,在希望中看着狗死去,用蛇皮袋装了,深埋在郊外的荒地里。
拖拉机和农用机械越来越多,畜力逐渐被淘汰,老牛随着老一辈的凋零,在农村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。如今,水复清,鱼复生,人愈发忙碌,早几年还有围河造田的,现在安心种地的几乎没有。
后记
缅怀了半天,说回剧。
剧中的美好是被放大的。20世纪30年代末,两辆汽车加持的兽医诊所,可见这是一个收入不菲的职业。我们看到的闲适,是有物质充分保障的闲适。洁净的空气,蓝蓝的天空,绿色的草地,宽阔的牧场,成群的牛,奔跑的马,肥硕的鸡,和一条条光鲜亮丽的宠物狗,这些,不存在于我的记忆。
但是,这并不妨碍我沉浸于最原始的感动:小羊、小马、小牛的出生;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萌动、碰撞,互帮互助;一件件再平常不过的温馨小事;一件件尝试,一点点改变,一次次惊喜……
这是一种浮躁世间,对返璞归真的向往吧。
这向往,是一种调剂。
我虽然怀念小时候的闲适,河边的绿草如茵,小伙伴们嬉嬉闹闹,结伴儿去河里捉鱼,却也清晰地记着,那时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,重复着祖辈的生活。
现在,闲适的人可以驱车几十公里来河里钓鱼,不闲适的人却需要在工作之余,还要兼顾苟且的生活。
万物既伟大又渺小,能在剧情中寻找些许温柔的共鸣,也是忙碌中的别样的幸福吧。
微信号:杰D杂文馆
个人站:www.jerryhao.cn
文章原创自杰D杂文馆。发布者:杰D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erryhao.cn/articles-40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