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之所以伟大,文笔的生动流畅只是很小部分,他用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,大胆揭露社会的短处痛处,剖析起中国人的骨子、血肉,并且直达思想灵魂深处。
无论何时何地,上层建筑多么庸碌黑暗,纵观历史,有识之士的出现从未中断,甚至来得更加夺目璀璨,比如先秦、三国、民国的思想碰撞。他们中的一些人或看破红尘、或隐居避世、或小打小闹、或借古讽今,绝大多数都装疯卖傻,最终甘于沉沦,而敢于把话说清说透,并且一石激起千层浪,少之又少,从希帕索斯的无理数到哥白尼的“日心说”,许多时候坦诚就要冒着死于非命的危险。
跑得好远,回归正题!
阿米尔汗的主业是演员,无疑他的主业是非常成功的,但若是仅仅满足于此,他的影响力肯定逊色于好莱坞一线大牌。虽然他是一个好演员,无比敬业,可以为了角色塑造放弃形象,《未知死亡》里的狰狞肌肉再到最近《摔跤吧!爸爸》里从Strong到虚胖的来回切换,对自己狠得令人咂舌,这一切好莱坞很多演员也有类似经历,不算奇特。
阿米尔汗不高产,差不多一年一部的节奏,精益求精,每一部都直击社会的痛处。这里只举三个例子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《摔跤吧!爸爸》《我滴个神》。
前两部或多或少在中国社会中有所体现,《三傻》对应高考和应试教育,而《摔跤吧》对应父母的望子成龙,所以在共鸣上先拔得头筹。
然而《三傻》毕竟是印度电影,反应出他们一系列的社会问题,男二的姐姐因为出不起彩礼而没人娶,低种姓的男主作为家仆之子,冒名少爷上了学,剧末,在偏僻角落创建了自己心目中的乌托邦(很渺茫虚幻),这些都是表象,并没有更大尺度地深入底层,更多的是展现上层社会的呆板愚昧。
《摔跤吧》则是选取了印度教育的一个点,对印度人文地理一知半解,电影中的小村落和村民的肤色,应该是印度南部,是属于相对开放的地区,大概阿米尔汗是引导一场由点带面的思想改善。
重男轻女是大背景,童婚是常态,安于现状、嘲讽改变是固定套路,这一切,不过是剧情向前发展的助推剂。
两个女主,在摔跤冠军爸爸的指导下开始训练,这在男权社会膨胀的印度,不敢想象,幸运的是,老爸在家族里说一不二,干架能力超群,有人笑话,但没人敢管。困难有,主管体育的政府官员不提供训练资金和场地,老爸干脆辞掉工作,带着女儿打擂台,“以战养战”。
老爸在剧中扮演的是那股无坚不摧的改革力量,上对抗盲目武断的教练,下呵斥围观的吃瓜群众,最终小人物干成大事情,帮助女儿实现了从“没人娶”到“挑人嫁”的人生转变,最终引导了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的思想大变革。
电影虽然表达方式上还是略偏软,但是在如此大背景下,取得如此傲人的票房,不仅留给印度国内,对于中国也是一个大思考。
如果《三傻》和《摔跤吧》是教育层面,《我滴个神》则触及到宗教的绝对禁忌。实打实说,如果阿米尔汗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,拍完《我滴个神》,很可能会被人暗杀,即便如此,印度国内的宗教派人士也对其持抵制态度。
影片以一个外星人的视角,对于印度国内存在的宗教问题,以两个不同教派年轻人的曲折爱情为线索,用充满思辨和跳跃的语言,审问着高高在上的宗教代言人,可以说最终大获全胜。
看完《我滴个神》,着实为阿米尔汗捏了一把汗,不得不说,这部电影对于我本人的启发也是蛮大的,最后,说一句:印度的“总菊”真好!
阿米尔汗的电影还有很多,他因电影成名,却没有坐地起价,追求更高的片酬,反而借助自己的影响力,把一些不敢播、不能播的题材拍出来,并且大获成功,引导更深层次的思想变革。
他不是演员,他是印度人民的思想之神,站在一定的高度上,用慈悲的目光审视着满目疮痍的南亚次大陆,这样的人不算伟大,还有什么人算伟大,伟大的人影响力自然大。
当然,这一切不能归功于阿米尔汗一个人,因为之前的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》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》等,也在不同程度地触动印度社会的逆鳞。
忍不住吐槽几句,什么是好作品?既不是看一群富二代们从装逼到撕逼,也不是一头栽进历史的故纸堆里熬成高度近视,并不是用热钱堆起来的炫酷特效,更不是流量为王票房为王的苍白僵硬,最恶心的不是高高在上用香水掩盖大便的虚假情怀。制作水平比不过好莱坞,题材深度拼不过宝莱坞,睁大眼睛看看,这些在国内穷横的电影都是一群什么样的Low逼。当然,观众的素质也亟待提高。
虽然不想承认,但能孕育出这么多好电影的印度不可小觑!
微信号:杰D杂文馆
个人站:www.jerryhao.cn
文章原创自杰D杂文馆。发布者:杰D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erryhao.cn/articles-4230.html